抛光液废水除油污设备
养殖污水处理_煤矿印染污水处理设备厂家
免费方案咨询电话:400-806-2366 ,如需技术支持请直拨:185-8245-5006
申请日 2019.12.31
公开(公告)日 2020.12.15
IPC分类号 C02F1/40; C02F1/24; C02F103/34
摘要
一种抛光液废水除油污装置,包括锥形斗和设置于锥形斗底部的微气泡发生装置,所述锥形斗包括连通设置的分离区和超声区,分离区顶部侧边设置有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分离区底部侧边设置第一导料管,第一导料管延伸至锥形斗内部并开口朝下设置;所述超声区设置有超声波发生装置,超声区底部侧边设置有第二导料管,第二导料管延伸至锥形斗内部并开口朝上设置;所述微气泡发生装置包括固定设置于第二导料管末端的微孔曝气盘;第二导料管内的压缩空气通过微孔曝气盘产生气泡并进一步在超声区形成微纳米气泡,微纳米气泡在分离区吸附抛光液废水中的油团。本实用新型设置独特,设备成本和运行成本低,处理效率高,对抛光液废水的除油率达到高于96%。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抛光液废水除油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锥形斗和设置于锥形斗底部的微气泡发生装置,所述锥形斗包括连通设置的分离区和超声区,分离区顶部侧边设置有用于回收油相的第一出料口和用于回收除油后水相的第二出料口,分离区底部侧边设置有进料口,进料口连接第一导料管,第一导料管延伸至锥形斗内部并开口朝下设置;所述超声区设置有超声波发生装置,超声区底部侧边设置有压缩空气进口,压缩空气进口与第二导料管连接,第二导料管延伸至锥形斗内部并开口朝上设置;所述微气泡发生装置包括固定设置于第二导料管末端的微孔曝气盘;第二导料管内的压缩空气通过微孔曝气盘产生气泡并进一步在超声区形成微纳米气泡,微纳米气泡在分离区吸附抛光液废水中的油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光液废水除油污装置,其特征在于,超声区包括低频超声区和高频超声区,所述微孔曝气盘产生的气泡依次经过低频超声区和高频超声区,其中低频超声区外部设置有低频超声波发生器,高频超声区外部设置有高频超声波发生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光液废水除油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斗的锥角为20~45度,锥形斗的分离区由底部向上其横截面依次增大,锥形斗的超声区由底部向上其横截面维持不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光液废水除油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料管末端距离超声区顶部距离为30~5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光液废水除油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均为溢流口,第一出料口距锥形斗顶部距离小于第二出料口距顶部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抛光液废水除油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料口设置有对应的挡油装置,挡油装置包括由L形导流板以及竖向挡板构成的出料腔,出料腔与第二出料口连通,所述竖向挡板顶部与锥形斗顶部齐平,竖向挡板靠近锥形斗内壁一侧设置,竖向挡板底部与L形导流板顶部齐平并错开设置。
说明书
一种抛光液废水除油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液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抛光液废水除油污装置。
背景技术
在手机盖板玻璃的抛光加工工序产生大量报废的抛光液,抛光液中含有1%左右的有机溶剂和大量的COD,在后续的水处理环节,这种抛光液需进行降COD处理,且通过调节PH值将50%以上的有机物析出,但因这些有机物以短链碳分子的有机物居多,在水中溶解度稍大,极易形成微乳状的油团,油团直径为几百纳米到几微米,这种微纳米的油团,比表面积大,在水中停留时间更长,团聚成大油团需要更长的时间,在常规的除油设备中很难除去。
常用的除油法包括利用气浮、吸附等装置进行去油,虽然都能够去除废水中的部分油类,但是普遍存在处理效果差、运行成本高、操作复杂等问题,如公布号为CN109734149A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煤化工废水预萃取除油设备描述了一套一体化除油设备,结构简单,其利用萃取脱酚的萃取相对废水进行预除油处理,对煤化工酚氰废水的除油效果达到20-90%,但废水停留时间过短,且对于小于10微米的油团的处理效果并不理想,并且除油效果稳定性不足,波动较大。
公布号为CN20923818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除油设备,描述了一种离心除油设备,其能够实现自动、均匀地进料,可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然而对于应用于小于10微米的小分子油团去除则需要更高的离心转速,设备造价和运行成本都极高,应用于抛光液废液的处理将带来极大的成本负担。
公布号为CN108529710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气浮聚结强旋流除油设备,包括旋流气浮装置和水力旋流器,旋流气浮装置的水出口分为两支路,一支路与水力旋流器的入口连接,另一支路依次与溶气泵、溶气罐连接,溶气罐的出口与含油污水管路连接,含有污水管路通向旋流气浮装置的混合入口。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气泡的总停留时间控制在1min左右,设备体积小,结构紧凑,然而分离效率并不理想。
因此,本实用新型旨在开发一种应用于抛光液废水的新型除油污装置,以更好地满足生产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抛光液废水除油污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去油设备结构复杂,对手机盖板玻璃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抛光液废液中小于10um的微纳米油污去除能力不足、且运行成本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抛光液废水除油污装置,包括锥形斗和设置于锥形斗底部的微气泡发生装置,所述锥形斗包括连通设置的分离区和超声区,分离区顶部侧边设置有用于回收油相的第一出料口和用于回收除油后水相的第二出料口,分离区底部侧边设置有进料口,进料口连接第一导料管,第一导料管延伸至锥形斗内部并开口朝下设置;所述超声区设置有超声波发生装置,超声区底部侧边设置有压缩空气进口,压缩空气进口与第二导料管连接,第二导料管延伸至锥形斗内部并开口朝上设置;所述微气泡发生装置包括固定设置于第二导料管末端的微孔曝气盘;第二导料管内的压缩空气通过微孔曝气盘产生气泡并进一步在超声区形成微纳米气泡,微纳米气泡在分离区吸附抛光液废水中的油团。
优选地,超声区包括低频超声区和高频超声区,所述微孔曝气盘产生的气泡依次经过低频超声区和高频超声区,其中低频超声区外部设置有低频超声波发生器,高频超声区外部设置有高频超声波发生器。
优选地,所述锥形斗的锥角为20~45度,锥形斗的分离区由底部向上其横截面依次增大,锥形斗的超声区由底部向上其横截面维持不变。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料管末端距离超声区顶部距离为30~50mm。该距离为缓冲距离,防止液相进入超声区,影响气泡的切割。
优选地,所述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均为溢流口,第一出料口距锥形斗顶部距离小于第二出料口距顶部距离。
优选地,所述第二出料口设置有对应的挡油装置,挡油装置包括由L形导流板以及竖向挡板构成的出料腔,出料腔与第二出料口连通,所述竖向挡板顶部与锥形斗顶部齐平,竖向挡板靠近锥形斗内壁一侧设置,竖向挡板底部与L形导流板顶部齐平并错开设置。
有益效果:1)本发明采用微孔曝气盘和不同功率组合的超声发生器相组合,才将产生的微纳米气泡直径控制在几百纳米到几微米,该微纳米气泡在水中的浮力更小,停留在水中的时适度延长,从而充足的时间吸附微纳米油污,同时该微纳米气泡表面张力大,吸附微纳米油污的表面作用力大,可以更好的吸附微纳米油污;
2)采用倒锥型分离区,向上流动的过程中,水相速度逐步减少,而通过微纳米气泡充分吸附的混合油相,在缓慢的上升过程中逐步合并,气泡直径变大,变大的气泡向上速度逐步加快,即水相向上速度越来越慢,而混合油相速度越来越快,两相向上的速度差逐步加大,在速度差的影响下,上升气泡群周围形成紊流,使得液相中残留的少量油相在紊流的带动下被气泡吸附,从而保证了一次性吸附率。
3)本发明结构简单,设备成本低,尤其是倒锥型分离区设计,设计独特而巧妙,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可有效防止混合油相进入第二出料口而影响最终分离结果;
4)采用本发明的装置和方法处理抛光液废水中的油污,处理工艺极为简洁,运行成本低,油水分离效率高于96%,水中含油一般降低到1mg/l以下,有利于后续水处理工艺的进行。
发明人 (解付兵;刘学鹏;陈宪;刘坚;刘宜德;)
免费方案咨询电话:400-806-2366 ,如需技术支持请直拨:185-8245-5006
养殖污水处理_煤矿印染污水处理设备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