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回流比的方法有什么优缺点?
答四种调节回流比的方法,各有优缺点。根据泥位调节回流比,不易造成泥位升高而使污泥流失,出水SS稳定,但回流污泥浓度RSS不稳定,使回流比R比实际需要值偏大。按照RSS和MLSS调节回流比,由于要分析RSS和MLSS比较麻烦,一般可作为回流比的一种校核方法。用沉降曲线调节回流比,简单易行,可获得高RSS,同时使污泥在二沉池内停留时间最短,该法比较适合于硝化工艺及除磷工艺。
在运行管理中,上述四种方法可综合并用。例如,按照沉降曲线确定回流比,并经常用MLSS和RSS校验调整,另外还要经常观测泥位,防止泥位太高,造成污泥流失,影响岀水水质。
应如何控制剩余污泥排放系统?
答活性污泥生物处理系统每天都要进入污水产生一部分活性污泥,使系统内总的污泥量增多。要使总的污泥量保持基本平衡,就必须定期排放一部分剩余活性污泥。剩余污泥排放是活性污泥工艺控制中最重要的一项操作,它比其它任何操作对系统的影响都大。通过排泥量的调节,可以改变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种类和增长速度,改变需氧量,改善污泥的沉降性能,因而改变系统的功能。通常有MLSS、F/M、SRK、SV30等方法控制剩余污泥排放系统。
怎样用SV3。污泥沉降比控制排泥?
答SV3。在一定程度上既反映污泥的沉降浓缩性能,又反映污泥浓度的大小,当沉降性能较好时,SV3O较小,反之较高。当污泥浓度较高时,SV3。较大,反之则较小。当测得污泥SV3。较高时,可能是污泥浓度增大,也可能是沉降性能恶化,不管是哪种原因,都应及时排泥,降低SV30值,采用该法排泥时,应逐渐缓慢地进行,一天内排泥不能太多。例如通过排泥要将SV3。由50%降至30%时,可利用3〜5天逐渐实现每天排出的污泥均匀地增加,切不可忽大忽小,避免造成整个活性污泥系统被破坏或者能力下降。
上述几个剩余污泥排放系统的控制方法是常用的几个,它们各有利弊,都有其特殊的适应条件。实际运行中,可根据污水处理厂的实际状况选择以一种方法为主其它方法辅助核算。例如,釆用泥龄SRT控制排泥时,应经常核算F/M值,经常测定SV3。值。当釆用F/M控制排泥时,也应经常核算SRT值,同时测定SV30来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