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浮浓缩法有几种形式?与其它浓缩工艺相比的特点是什么?
答气浮浓缩法按微气泡产生方式来划分,可分为以下4种形式:加压溶气法、真空气浮法、电解气浮法和分散空气气浮法。在污泥处理中压力溶气法应用比较多,其它方法在污泥浓缩中不多见到。
气浮法与重力浓缩法、离心法相比有以下特点。
(1)气浮浓缩污泥的含固率高于重力浓缩法,低于离心浓缩法。
(2)气浮浓缩法的固体负荷和水力负荷较高,因此其水力停留时间比重力浓缩法短,构筑物体积比重力浓缩法小。
(3)对水力冲击负荷缓冲能力强,能获得稳定的浮泥浓度及澄清水质,,能有效地浓缩膨胀的活性污泥。
(4)气浮法能防止污泥在浓缩中腐化,避免了气味问题。
(5)气浮法浓缩电耗比重力浓缩法高,比离心法要低。
气浮浓缩法工艺运行如何控制?
答气浮浓缩法需控制的因素很多,主要有进泥量、空气压力、加压水量、流入污泥浓度、停留时间、气固比、水力表面负荷、污泥种类和性质、絮凝剂的使用。
进泥量的控制在气浮浓缩污泥的运行中首先要控制进泥量,如果进泥量过大,超过气浮浓缩设施的能力,则达不到浓缩污泥的效果。进泥量太小,则造成浓缩设施的浪费。
空气压力的控制空气压力决定空气的饱和状态和形成微气泡的大小,也是影响浮渣浓度和分离固液的重要因素。一般空气压力提高,浮渣的固液浓度提高,分离液中固体浓度减小。但压力过高,会破坏絮凝体,所以大部分设备控制在0.3-0.5MPa内运行。另外气浮罐释放出气泡的大小与空气压力有关。在0.3~0.5MPa范围产生的气泡大小一般在l00f/m以内,超出0.6MPa后,气泡会互相合并变大,降低絮凝效果。
加压水量的控制气浮装置中的加压水量应按设备说明控制。水量太少,释放出的空气量也少,达不到气浮的效果。水量增多,释放的空气量多,可将流入的污泥稀释,有利于气浮浓缩。但水量过大,能耗升高,也能影响微气泡的形成。
气浮浓缩工艺运行应注意什么?
答在气浮浓缩工艺运行管理中应注意下列问题。
是否投加絮凝剂的问题活性污泥是絮凝体.在絮凝时能捕获与吸附气泡,达到气浮的目的。在溶气比、固体负荷、水力负荷、停留时间相同的条件下,投加与不投加絮凝剂,对浓缩污泥的固体浓缩、固体回收率并无明显影响。因此气浮浓缩不一定要投加絮凝剂,最好做性价比后确定是否投加絮凝剂。
污泥指数SVI的影响问题气浮浓度活性污泥时,同样也存在污泥膨胀的问题。运行时应经常测定SVI值以指导气浮池的运行。污泥膨胀无助于气浮浓缩,因此当发现SVI值不在正常的范围内,应釆用物理法、化学法或生物法来控制。
刮泥周期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刮泥周期越长,上浮污泥固体浓度越大。上浮后的浓缩污泥是非常稳定的污泥层,即使停止进入溶气水或者受机械力(如刮风下雨)的作用下,也不会破碎或下沉。气浮浓缩污泥应及时刮除,但每次刮泥不宜太多,太多则易使污泥层底部的污泥带着水分上翻到表面,影响浓缩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