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污泥处理段的厌氧污泥?
答(1)大中型污水处理厂一般在水处理段正常后,有足够的剩余污泥后,再培养厌氧污泥比较有利。
(2)先将消化池内充满二级出水,投入其它消化池的厌氧污泥菌种,或接入水处理段的剩余污泥。
(3)在消化污泥来源缺乏的地方也可用人粪、牛粪、猪粪、酒糟、剩余的淀粉等有机废物稀释到含固率为1%〜3%投入消化池。
(4)培养消化污泥菌时,必须控制pH值和有机物投配负荷,pH值应保持在6.4〜7.8之间。有机负荷控制在O.5kgVSS/(m3-d)之下。投配负荷过高,会导致挥发性脂肪酸大量积累,pH值降低,使酸衰退阶段太长,从而延长培养时间。
(5)充分搅拌消化池内的混合污泥。中温消化要保持消化池内的水温在35°C±2°C,边进泥边加热,待加至所需温度及泥位后,暂停进泥。待厌氧消化产气正常后可逐渐增加投泥量,直至到正常加泥。
(6)每日分析沼气成分,所需数据正常时,取样品进行点火试验,(注意防火、防爆)然后才可正式进行沼气利用工作。
试运行期间应注意什么?
答(1)当活性污泥培养成功后,污水处理厂即可投产试运行。试运行的水量可根据来水情况安排。一般开始试运行时按照设计量的一半运行,待正常时再投入另一半试运行。
(2)试运行期间为了确定最佳工艺运行条件主要作为变量考虑的因素有污水的温度、电导率、曝气池中的溶解氧和污泥浓度、消化池内泥温、pH值、加热污泥系统的运行情况、沼气柜的运行情况、脱水机的运行状况。
(3)活性污泥法的重要参数BOD5、COD*、MLSS、MLVSS、氨氮、总磷等需要化验室每天监测,用以调整工艺参数。SV、SVI、显微镜检査,每天可根据实际需要多次检测,随时调整工艺。
(4)污水处理、污泥处理在试运行阶段控制、调整应以培养、驯化污泥为主,切实做好控制、观察、记录和分析检验工作,对污水处理量、污泥处理量、污泥产量、沼气产量、药剂耗量、生产电耗量、自来水耗量应有详细记录。对进、岀水水质、好氧污泥指标、厌氧活性污泥指标、脱水污泥指标、沼气成分等应有足够的分析数据,便于提高污水处理的质量。
试运行前操作人员应如何培训?
答试运行前应对操作人员做如下培训。
(1)污水处理厂应组织各运行部门对口培训,研究联合调试方案以及学习设备的说明书、有关的技术资料。
(2)请相关的设备提供方的技术人员讲解有关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实际操作注意事项。
(3)制定污水处理、污泥处理、设备维护保养、供电、供暖、供沼气、仪表、自动化控制等安全、工艺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确保试运行中人身与设备的安全,以及试运行的顺利。